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见问题 > 家庭关系库

CFPS小课堂 | 家庭变迁与追踪调查 • 用户手册篇(二)

来源:时间:2022-05-12 04:15阅读:

CFPS在追踪家庭变迁时,对变化的家庭成员的一个关键判断要素是经济独立与否。无论对于哪一类人员而言,经济联系都是定义其为家庭成员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于新进人员,判断其是否与当前受访家庭有经济联系的标准基本一致,即是否与其他家庭成员同属一个经济共同体(“同灶吃饭”);但判断离家人员或是已经独立成新家庭户时则更加复杂。囿于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即使不在同一个地址上居住,离家成员和原家庭也极有可能以金钱、供养为形式维系着经济共同体的关系。

 

在2011年的样本维护调查中,我们尝试以统一、客观的事物或金钱往来标准来衡量离家人员与原家庭的经济联系,但这一标准实际上与受访家庭的经济收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联系,并不能真实反映离家人员与家庭的经济依存关系。

 

2012年追踪调查时,我们转而引入了离家原因作为判断标准(如:嫁出、离婚、分家,我们将此类离家人员划定为“另组家庭成员”),但有一部分人仅凭离家原因不足以进行判断(如:外出读书、工作),我们因此综合了其是否结婚、是否有配偶和孩子留在家中、是否正式工作、是否养家、是否被家里养这几个条件来进行判断。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对离家成员逐一判断——假设外出工作的夫妻双方只有丈夫一方供养原家庭,而妻子并不直接供养婆家,那么这对属于一个家庭的夫妇一人会被判断成原家庭成员,一人会被判断成另组家庭成员——很容易导致一个居住共同体上的离家人员割离。

 

在2014年追踪调查中,我们又尝试以外出居住的地址而非单个个人作为基本的判断单元,把每个地址上的人群视为整体,调查其与原家庭是否彼此经济独立。其次,我们还引入了双判断模式,即在原家庭访问时,由当前受访者判断离家人员属性;当访问到离家人员所在的居住单元时,由离家人员自己根据其与原家庭的经济联系再做判断。这种模式有助于在访问过程中与受访者达成共识,有利于家庭结构的构建以及后期家庭经济数据采集范围的界定。

 

 

 

请您关注CFPS公众号,阅读更多CFPS小课堂:ISSS_CFPS

上一篇: CFPS小课堂 | 家庭变迁与追踪调查 • 用户手册篇(一)

下一篇: CFPS小课堂 | CFPS数据中有没有“户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