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相关新闻 > CFPS动态

栏目导航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国际学术咨询委员会2025年会议举行

来源:时间:2025-10-22 11:10阅读:

       2025年10月13至14日,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办、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国际学术咨询委员会2025年会议在静园二院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英国、美国、中国香港和内地的9位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涵盖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调查方法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CFPS项目的未来发展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姜国华与CFPS国际学术咨询委员会专家交流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教授莅临会议现场并致辞,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表示热烈欢迎。他提道,社会调查数据的长期积累是支撑高质量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石。北京大学始终高度重视CFPS项目的发展,持续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多方资源保障,未来也将继续支持项目实现长远发展目标。他鼓励项目团队加强内外合作,积极与校内各院系及国内外同行深入交流。姜国华强调了国际咨询委员会对项目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期待委员们能够分享社会调查领域的前沿经验,为项目提供宝贵建议,共同推动CFPS调查质量与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CFPS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杰出教授Donald Treiman表示,CFPS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追踪调查项目,不仅为学术界研究社会变迁、开展跨国比较提供了高质量微观数据,也提升了北京大学在全球学术界的能见度与影响力。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家张俊森指出,CFPS是北京大学为国际学术界贡献的一项重要学术公共产品,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高质量数据支撑,作为数据使用者,他对北京大学长期以来在项目资源和资金上的持续投入和大力支持表示钦佩,认为这一支持充分体现了北京大学在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远见与担当。作为家户调查中历史最悠久的美国收入动态调查(PSID)项目副主任,密歇根大学Narayan Sastry教授表示,CFPS为全球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窗口,它填补了全球家户追踪调查比较数据体系中中国数据的空白,使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经验得以纳入国际学术对话。南安普顿大学Brienna Perelli-Harris教授是英国家户追踪调查的联合负责人,她高度肯定了CFPS在国际比较研究中的学术价值和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
 
 
与会人员合影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学教授表示,作为CFPS项目的实施单位,调查中心将依托中心专业、稳定的人才团队,不断提升项目的学术影响力,助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北京大学领导和有关部门给予了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和CFPS项目大力支持,中心将确保CFPS的高质量执行和运行,持续为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作出贡献,并帮助国内外学界客观正确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本次会议还特设了公开研讨环节,由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谢宇教授主持,邀请西安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边燕杰,以及Brienna Perelli-Harris、Narayan Sastry作为与谈嘉宾,共同探讨调查数据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讨论的核心议题包括传统抽样调查的持续价值、新兴技术对调查模式的变革性影响、青年学者的培养方向,以及数据共享和伦理规范。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传统调查在深入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互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能够与行政记录和社交网络等大数据形成有效互补;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显著提升传统调查的数据采集效率。在青年学者培养方面,专家们一致认为,掌握创新技术固然重要,但扎实的理论素养与方法论训练才是开展高质量研究的根基。讨论还进一步关注到大数据与调查数据融合过程中的隐私保护和数据资源获取不均衡的问题,专家呼吁应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促进研究资源的公平可及。对于人工智能是否将取代调查研究甚至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专家们普遍指出,人工智能作为高效的分析工具,能够大幅提升研究效率,但在理论创新、问题提出和结果深度阐释等关键环节,人类学者的智慧与洞察依然不可或缺。
 
 
专题讨论现场
 
      为期两天的会议由谢宇主持,CFPS项目核心团队向国际咨询委员会汇报了项目最新进展。过去15年间,CFPS已成功开展了8轮全国追踪调查,累积服务数据用户18万人,推动产生学术成果9000余项,并在混合访问模式创新及数据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委员会专家还围绕2026年第九轮调查的问卷设计、执行方案、数据管理及用户服务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多项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建议。这些宝贵建议为即将启动的CFPS2026年调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扎实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
 
 
本文系北京大学新闻网首发;如需转载,请根据北京大学新闻网的联系方式沟通接洽。

上一篇: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5年样本维护调查启动

下一篇: 下面没有链接了